环球视野 中国观察
有态度的金融自媒体平台

专家呼吁:应于武汉建设全国第三座证券交易所

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步伐,武汉正在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才争夺战,力争5年内将100万大学生留在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建议,必须开拓新的市场,尽快在武汉市建立除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外的第三座全国性证券交易所,“这是解决武汉市就业人才问题的,最重要手段。”

近日武汉市发布新政,从博士生到中专生,只要满足相应条件都可落户武汉。

这已不是武汉第一次降低人才流入门槛。

今年以来,武汉频繁推出有利于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例如:今年2月,武汉提出力争在5年内将100万大学生留在武汉;3月,武汉宣布在读大学生,也可以以个人名义缴存公积金;4月,武汉成立“招才局”,聘请知名企业家担任“招才大使”,并规定毕业3年内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凭毕业证就可申请为武汉常住户口。

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正在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才争夺战。

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光告诉记者,武汉有能力实现五年内留住100万大学生,不过,人才留下来只是一个存量,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配套环境,制造好的机会,来了还会流走。

武汉人才流失严重

作为中国教育重镇,武汉坐拥83所高等院校,其中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截止2016年12月,在校生数量达到106.4万人。

不过,每年近30万的毕业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流入经济更发达的地区。

根据《武汉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有40.81%的毕业生选择在北上广一线城市就业,而留在湖北的仅占27.52%。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到该校招聘的企业中,东部地区的占比62.56%,中部占比26.63%,其中来自湖北的企业仅占比18.03%。该校2016年的7064名本科生中,就业最多的省份分别是广东(30%),湖北(26.45%),上海(8.71%)。

u=410251707,3172322653&fm=27&gp=0
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告诉记者,今天的武汉仍然是一个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对于(拔尖的)高校毕业生来说,除了经济开发区和光谷,其他地方很少有就业的机会。而对就业率贡献更大的民营经济,在武汉体量还不够大。

“武汉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薪资待遇、就业机会都不及北上广深,从收益的角度讲,人才更容易流向收益更高的地方。”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光对记者说,任何人才的流动,都是利益比较的结果。

换句话说,成千上万的大学生“用脚投票”,其实背后折射出的就是武汉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一线城市还存在一定差距,导致“虹吸效应”明显。

不过,李光也强调,武汉作为教育重镇,本身肩负着为国家服务的使命。“武汉有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这个钱都是国家财政给的,这样的布局有历史原因,不能说武汉培养的人才全部为我所用。”

致力于打造国家中心城市

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人口超千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城市,区位优势突出,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应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

业内人士惊呼,这样的定位几乎可以和上海平起平坐了。

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步伐,武汉正在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才争夺战,而力争5年内将100万大学生留在武汉,似乎是武汉人才战略的最强音。

李光告诉记者:“武汉有了新的国家战略使命,客观上存在一定的成长空间和承载能力,能实现100万的目标。”

目前,武汉的优势是九省通衢,加上高铁中心、航空港的兴起,更加突出武汉的交通枢纽地位;百湖之市,两江交汇,使得武汉淡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更主要的是,除了密集的高校,武汉还有2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李光认为,中国正在快速成长,未来很多地方其他都不缺,就缺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目前一些人口净流出的城市已经没有发展机会和空间了,而武汉在未来几年内会一直是人口净流入城市。

乔新生还建议,必须开拓新的市场,尽快在武汉市建立除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外的第三座全国性证券交易所,“这是解决武汉市就业人才问题的,最重要的手段。”

不过李光也强调,人才留下来只是一个存量,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配套环境,制造好的机会,来了还会流走。“未来人才在择业取向中,不会单独以薪资为唯一考量,而会综合生活舒适度、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治安等各方面因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武大金融网 » 专家呼吁:应于武汉建设全国第三座证券交易所